全息猎手 > 三国之巅峰召唤 > 第2917章:丰臣秀吉联手王莽,即将掌权的雍正帝

第2917章:丰臣秀吉联手王莽,即将掌权的雍正帝

    在金清两国的逼迫下,王莽被迫亲征嬴州,以此来让金清放心,从而间接达到自保的目的。

    都已经准备握手言和,共同发兵三韩的阿骨打和皇太极,在得知后王莽攻打嬴州的骚操作后也是惊了。

    我打你你不跟我打,反而要去打别人要不要这么离谱啊。

    但还别说,王莽的操作虽然骚,但确实有效。

    金清本就没有任何联手的根基,而这次会联手对付他只是感受到了威胁,王莽将半数军队都排期征讨嬴州,那这个威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,朝鲜也就没有渔翁得利的资格。

    至于王莽会不会再把军队召回来?那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嬴州现在就是个大泥滩秦、魏、宋、明、吴,以及嬴州的众多本土势力多方混战,哪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?就算王莽想走也要其他势力同意才行啊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如此,都放心了的阿骨打和皇太极,才没有继续再为难王莽。

    至于金清为何不干脆一点,继续联手彻底灭了王莽的原因也很简单。

    当王莽这个威胁已经不存在后,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金清,若是强行联手的话,只会因为不信任而中途开战,而于其在外国开战那还不如在本国开战呢。

    就这样,才握手言和的金清两国,在搞定了王莽这个威胁后,就立即又投入到了内斗之中,而且这次的规模远超以往,俨然一幅不分出胜负誓不罢休的姿态。

    不过这和王莽就没有关系,他率军踏上了嬴州这片土地。

    但凡是个华夏男人,肯定都有过踏平东瀛的想法,王莽自然也不例外,只是在他还没来得及行动,这里就已经被嬴昊给半征服了。

    嬴昊利用倭寇东侵的仇恨,联合魏宋吴三国,组建四国联军入侵东瀛,这步棋让王莽都不禁拍案叫绝,显然他也知道,有了民族意识的嬴州,打下来容易,但想彻底消化却很难,未来必定起义不断。

    嬴昊主动拉魏宋吴三国入伙。既让三国帮大秦分担了风险,同时又吸引仇恨,以及方便未来彻底同化倭人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

    至于嬴昊对待倭人也心慈手软,没有将所有倭人都杀光,然后直接移民彻底占领嬴州,而是选择了潜移默化的进行同化这点,王莽其实是能够理解的,毕竟对嬴昊来说好名声比什么都重要,而杀伐过重无疑会留下骂名,

    看着远方的九州岛,王莽对身边的竹中重治问道:“竹中先生,现在嬴州的局势如何?”

    竹中重治,又称竹中半兵卫,与黑田孝高(黑田官兵卫孝高),并称为“丰臣两兵卫”的天才军师。

    被日本国内谓之“天下第一军师”的黑田孝高,早已在征倭之战中,连同“黑田二十四骑”和“黑田八虎”在内,全部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。

    与之齐名的竹中重治虽逃过一劫,但东瀛亡国后他也只能追随丰臣秀吉,暂时臣服于中原诸侯,以图复国。

    以丰臣秀吉为首的东瀛残余,其实比中原的各大反秦势力,更加期望魏宋明三国和大秦开战,因为只有中原势力内讧,他们才有复国的希望,否则五个中原国家横压之下,无论他们怎么反抗都不会有任何希望。

    中原大战爆发,嬴州却先一步开战,就是丰臣秀吉在背后挑拨,联合一众不服大秦的本土势力,以及魏宋明,想要一举将大秦在嬴州的全部势力,以及各路秦协军,全部驱逐出嬴州本土。

    这次反叛丰臣秀吉准备的很充足,并且利用一系列的手段,逼吴国驻军也加入反秦联盟当中。

    可当真正开战之后,丰臣秀吉却发现,对他威胁最大的竟不是秦军,毕竟王翦所率的秦军自有中原联军去对付,反而是投靠了大秦的那些秦协军的威胁更大。

    这大大超出了丰臣秀吉的预料,毕竟他本以为在驻倭秦军被魏宋明吴四国联军缠住后,嬴州的各路秦协军会纷纷起义造反的,却没想到上杉谦信、立花道雪这些倭奸,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,杀起自己人来竟敢比汉人还要狠。

    王莽都能猜到嬴州会爆发起义,嬴昊又岂会猜不到?所以他对于嬴州的治理,不但采用分化、瓦解、渗透等多种策略并行的方式,还对其内部进行利益的深度捆绑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之后嬴昊迎娶织田市和月读的那两场政治联姻。

    当初上衫家、立花家等嬴州大名,投降大秦的时候或许是被迫的,但如今和大秦利益深度捆绑的他们,早已成了大秦统治嬴州的基础。

    现在丰臣秀吉想推翻大秦的统治,那就是在推翻他们的统治,他们又岂能不激烈反抗?

    丰臣秀吉这次反叛,主打的就是一个快,先解决秦协军,再整合整个嬴州的力量,彻底将秦军驱逐出去,但他没想到秦协军的反抗会这么激烈,哪怕他打出复国的口号,也没多少秦协军响应,这也彻底打乱了他的后续计划。

    在上杉谦信、立花道雪、须佐之男等人的针对下,丰臣秀吉不但能够击败秦协军,反而还自身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而照这个趋势进行下去的话,别说是彻底驱逐秦军了,很可能是秦协军将他消灭后,再联合秦军彻底驱逐魏宋明吴四国联军,从而彻底占领嬴州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的丰臣秀吉,仅靠自身已无法解决秦协军,所以迫切的想要引入外力,来对付以上杉谦信和须佐之男,而一统三韩的王莽则是他唯一的选择,所以才会派竹中重治前去游说王莽。

    王莽从来就没在乎过嬴州,之前一心想劝金清握手言和,共同对付大秦,所以面对竹中重治的劝说,之前一直都敷衍了事的态度,却没想到金清反而准备先解决他这个威胁,然后再分出胜负,这也逼得他不得不靠征倭来让金清放下戒心。

    王莽虽是被迫征的倭,但既然已经来了,那他自然不能白来一趟,再加上被金清胁迫一事,嬴州那边也并不知晓,所以也更加方便王莽跟丰臣秀吉谈条件。

    既然想把王莽拖进嬴州这个泥潭,那丰臣秀吉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,而他给出条件就是战后割让半个九州岛。

    对此,王莽虽明知是丰臣秀吉在给他画饼,可他不但接受了,而且还狮子大开口般的提出要整个九州岛。

    丰臣秀吉犹豫再三后,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,毕竟若是王莽不参战,他连秦协军这个难关都过不去,就更不要谈以后了,所以如今也只能与虎谋皮,先走一步看一步吧。

    在得知丰臣秀吉同意割让整个九州岛的消息后,王莽心中也是冷笑不已他自然知道丰臣秀吉现在肯割地,却不代表战后也肯,但他对此并不在意,因为他既然来了就不会再走了。

    嬴州这片土地,大秦若是守不住,那就只会是自己的,自己要是打不下来,那就还是大秦的,总之不可能回到倭人的手中了。王莽心中冷笑道。

    就在王莽亲征嬴州的同时,远在清国的雍正帝胤禛,也收到了王莽的传信。

    胤禛并未被植入到努尔哈赤的嫡系血亲,这也让他的掌权过程充满了艰辛。

    在阿骨打和多尔衮的政斗中,胤禛靠着出色的政治眼光,以及长远的见识,被多尔衮所看重,这才展露头角并一步步的登上高位。

    之后胤禛更是设谋诬陷阿骨打弑君,并打算靠政变将诛杀阿骨打,奈何最终还是失败了,只是将其逼出盛京。

    政斗失败的阿骨打,离开了满清的中枢,双方的差距已经拉胯,按理来说应该不是多尔衮的对手才对,但他却凭借着出色军事天赋,硬生生的将差距又给追了回来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阿骨打太强势了,多尔衮实在不是他的对手,再加上清国内部也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气,多尔衮无法将清国内部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,所以大秦才会释放皇太极,想让这对兄弟联手对抗阿骨打,以达到再度平衡金清两国的目的。

    皇太极回归后,继位成为大清三世皇帝,但主要大权还是掌握在弟弟多尔衮的手中。

    有阿骨打的威胁在前,皇太极也没有急着夺权,反而配合多尔衮继续对抗阿骨打,不过在此过程中也在偷偷的挖弟弟的墙角。

    皇太极本来就就是努尔哈赤钦定的接班人,而且还已继位成为三世皇帝,拥有大义。

    所以,在皇太极亲自下场挖人的情况下,哪怕多尔衮再怎么严防死守,显然也是不可能防得住的,不少手下都暗中投靠了皇太极,其中就有他最信赖的谋士胤禛。

    胤禛是被多尔衮一手提拔起来了,可如今皇太极才回归他就转换门庭,除了他更看好皇太极之外,还有就是在多尔衮手下,他已经没有多少晋升空间了,但在皇太极手下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才回归的皇太极并没有多少权利,几乎与傀儡皇帝无异,他若是在这个时候雪中送炭,能帮皇太极顺利夺权的话,很大可能会稳定满清的权利巅峰。

    胤禛显然也知道,前世的他虽是大清皇帝,但这一世并非努尔哈赤嫡亲,不太可能当上满清的皇帝。

    所以,还不如退而求其次,谋求大清的丞相之位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也同样可以为大清和满族做贡献。

    这才是胤禛改换门庭的主要原因,现在他明面上是多尔衮的军师,暗地里则是皇太极的谋主,在多尔衮和皇太极之间横跳,这样的行为其实与三姓家奴无异。

    只不过由于他选择的是皇太极,而皇太极又占据大义,所以哪怕这样的行为很无耻,也没有多少人会因此而指责他。

    至于多尔衮,他恐怕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苦心维持的权利堡垒,仅在皇太极回归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就已经被其从内部瓦解了。

    也就是阿骨打的威胁更大,皇太极需要多尔衮来对付阿骨打,否则的话就算不杀他,也恐怕将他夺权囚禁起来了。

    对于王莽的这封来信,胤禛一开始是非常意外的,但紧接着就意识到,对方恐怕是发现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,所以才会给自己写这封信。

    对此,胤禛心中不禁暗道倒霉,毕竟被王莽这样的枭雄盯上,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http://www.quanxilieshou.com/yt29954/38173602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quanxilieshou.com。全息猎手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quanxilieshou.com